我卻不以性命為念、也不看為寶貴、只要行完我的路程、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、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 — 使徒行傳 20:24
「與耶和華爭競的,必被打碎;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他,必審判地極的人,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,高舉受膏者的角。」(撒上2:10)
哈拿頌禱的最後一節,可分為兩組,第一組是爭戰,第二組是勝利。
第一組講明與神為敵者,是必敗的,且被打碎的,意思是一敗塗地。用「雷」來形容神的能力,因為雷是從天上打下來,人是沒法預防,也無可避的,這兩句就展示了神的能力。「地極的人」有譯作「全世界」,神必審判全世界,這句話就展示了神的權柄。
第二組提到「受膏者」,是聖經最早提到受膏者的地方。希伯來文的受膏者、彌賽亞、就是希臘文的「基督」。在舊約的君王和祭司,是用油膏立在他們的頭上,就有所受這職份的權柄。掃羅、大衛都是耶和華的受膏者,但權柄是來自神。耶穌基督是神的受膏者,因祂是最偉大的先知,也是最長久為大祭司,今日在天上為我們代求,祂將來要做歷史上最偉大的「君王」,就是萬王之王,萬主之主。祂降生為要拯救我們,祂要勝過這世界的空中掌權者,把撒旦「打碎」,祂要坐著為王,我們正等待著這一天。
這是一節極有安慰和鼓勵的金句,而且是帶著應許,因有神的保護,「惡人就寂然不動」,無所施其技。 聖經記載以色列人在歷史中,多次跌倒犯罪,離棄神,但神仍藉著各樣的管教,叫他們回轉。我們也一樣,雖曾說主我深愛祢,曾自誇永不離開祢,但卻不知何時跌倒傷主的心。這節經文告訴我們,神「必」保護我們。
「人都不能靠力量得勝」這話有兩個意思:1. 是指惡人不能靠力量得勝,任意傷害你;2. 指我們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得勝過惡人得過魔鬼,唯有倚靠神,因祂「必」保護你。
詩篇121: 3,5:「祂必不叫你的腳搖動;保護你的必不打盹!保護你的是耶和華;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。」 猶大書24:「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,叫你們無瑕無疵、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神。」
所以當你在痛苦、試煉、或困難中,請緊記,祂必保護你的腳步,祂保守你不失腳,「因為保護你的是耶和華」。
「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,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,使他們與王子同坐,得著榮耀的座位。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;他將世界立在其上。」(撒上2:8)
哈拿在這頌禱中,提到有兩種人:「灰塵裡的貧寒人」,和比這類貧寒人更卑賤的是「糞堆中的窮乏人」。也用了兩個動詞「抬舉」「提拔」,來形容神對這兩種被輕視者的拯救。雖然她沒明指是自己,但如果我們知道第一章哈拿所發生的事,就會推斷她可能用「貧寒人、窮乏人」來形容自己在當時的處境。
奇怪的,她沒有說神因同情貧寒人而使「王子」衰微,反而是使貧寒人和窮乏人「與王子同坐」。能夠坐在榮耀的座位的王子,我馬上想到是指萬王之王的獨生子耶穌基督。今日,我們在任何無望、惡劣的處境中,不要失望,神會「抬舉和提拔」我們,與王子同坐,與主耶穌基督同在。
經文的下半節:「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;他將世界立在其上」。就是告訴我們,支配這個世界;掌管這個世界的,就是耶和華神。何等充滿盼望和安慰的一節經文,請讀多一次,更增加你的信心。
「祂使人貧窮,也使人富足,使人卑微,也使人高貴。」(撒上2:7)
第六節已用了四個祂「使人」,表達了神的主權,掌管人的生死和來世。本節再用四個「使人」來表達神掌控著人的一生,就是貧窮、富足;卑微、高貴。從撒上1:1-10,哈拿在這首頌禱中,我們肯定她是十分認識神的婦女。
一提到「貧窮和富足」,我們不應該就想起金錢和物質,在此,我想起登山寶訓八福第一句:「虛心的人有福了」,「虛心」是指人承認自己是靈命空虛,靈命貧窮,這樣,神就使他在靈裡富足了。相反,一個基督徒自以為靈命比別人好,像法利賽人一樣,他的靈命必定一栩糊塗,所以基督徒的人生要常存虛心。
祂「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」,記得太23:12:「凡自高的必降為卑,自卑的必升為高」。自卑非自卑感,自卑是指像主的柔和謙卑,學主的樣式。我們就會被提升到一個高貴的地步,就是神兒女的身份。把你的人生全交託給主吧,就必得著「富足」和「高貴」的身份。
「素來飽足的,反作用人求食;飢餓的,再不飢餓。不生育的,生了七個兒子;多有兒女的,反倒衰微。」(撒上2:5)
哈拿生了撒母耳後,為了感恩寫了這首我們稱它為「哈拿之歌」(撒上2:1-10) 的一首希伯來詩歌,希伯來詩歌有兩個特色:1. 平行式,第二行去回應及加強第一行的意思。2. 經常用隱喻。因此,讀到這一類詩歌時,就不能用字面來解釋。哈拿在本節中,她用了兩組比對式人物,就是飽足的人與飢餓的人;第二組是不生育的和多有兒女的。如果照字面來揣測哈拿的思維,很容易會以為她對強者作出咒詛,因她曾是一位不育者。
按事實,一個不能生育的婦人怎能生下七個孩子,也不可能每一個多有兒女大家庭的母親,會變成「衰微」。
這節經文主要的意思是要指出神可以高抬謙卑的人,和使驕傲者羞愧。因神是掌管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,每個人都在神的手裡,所以不要依靠自己,自以為飽足和多有兒女。或者你覺得困苦無奈,被人欺壓。要知道神是掌管一切,也掌管著你,賜福給你好像賜福哈拿一樣。
「勇士的弓都已折斷;跌倒的人以力量束腰」(撒上2:3)
這段經文有兩個極端的對比,就是「勇士」與「跌倒的人」。我不敢代表哈拿把曾經攻擊她的人,比喻作今天已無用武之地的勇士,因弓已折斷,這句好像是反嘲的話。但她的確曾因為沒有生育,被人激動至茶飯不思,情緒低落到「心裏愁苦」,好像沒有希望的人,是徹底的「跌倒的人」,在攻擊她的人面前,她確是失敗者。
勇士的武器有弓箭,因為弓與箭一起配合,在古代是一種殺傷力極大的武器。現在勇士只有箭,在手的弓又已折斷了,所以有箭也沒有用,缺乏了作戰能力。但跌倒的人卻有轉機,「以力量束腰」,從跌倒轉為有力。人的腰力很重要,打功夫更需要腰力。基督徒需要以真理當作腰帶束腰,主耶穌說祂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
「神是我們的避難所,是我們的力量,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。所以,地雖改變,山雖搖動到海心,其中的水雖砰訇翻騰,山雖因海漲而戰抖,我們也不害怕。」(詩46:1-3)
既因為主是我的避難所、是我的力量、是我隨時的幫助,所以在任何處境,「我們也不害怕」。
「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,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;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神,人的行為被他衡量。」(撒上2:3)
這節經文有三個重點:要慎言;大有智識的神及神要衡量人。「誇口、說驕傲的話及狂妄的言語」是同一類的表現,不是美德且是缺德,因為出現兩個「不要」,就是要禁止我們不說這類的話,要我們慎言。蘇格拉底說:神造人兩隻耳朵、兩隻眼睛,但只造一個嘴巴,就是要人多見多聞,少說話。箴言15:23「話合其時,何等美好」,不單要謙卑,而且不要說驕傲狂妄的話。
因為神是「大有智識的神」,是全知的神,我們所想所做的,祂都知道,逃避不了的。所羅門王很有智慧,他說:「多言多語,難免有過」(箴10:19),經文指出「人的行為要被祂衡量」,正如耶穌說:「要憑你的口定你的罪」(路19:22)。
作為一個基督徒,不單要「棄絕那世俗的言語」(提前4:7),還要「常常帶著和氣」(西4:6),多「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」(弗4:29)。因為我所說的話,將來都要供出來,「被神衡量」。
「哈拿的禱告」體裁與詩歌體相若,也可以稱之謂「哈拿之歌」。今日思想第2節。「只有耶和華為聖;除他以外沒有可比的,也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。」哈拿的禱文中,主角是上帝自己,禱文刻劃出哈拿的信心外。還有一個特色,每一節有自己的中心點。其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就是第2節,這節禱文提到上帝三方面:
這是平行詩的特色之一,就是每一句來加強下一句,達到禱頌的原因。「快樂」是由心發出,她的快樂,是因為神聽了她的禱告,賜給她一個兒子撒母耳,是她最大的願望,所以她說:「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」。
一般在勝利、喜悅或節慶時才吹角。「角」有時用來比喻後代 (代上25:5;詩132:17),也代表力量,因動物的角是保護和攻擊用的。因她得到兒子,所以她說:「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」,乎合了以上「角」的喻意解釋。她又說:「我的口向仇敵張開」,是她開口向仇敵誇勝。
盼望我們能像哈拿一樣,用「我們的心、我們的角、我們的口」,因神賜給我們的恩典而歡欣。
哈拿因為不育,常被丈夫以利加拿的妾所激動和苦待,故常到示羅的會幕,向神傾訴,她的禱告帶著誠懇和許願。因神直接介入,就改變了她的生命,且賜給她一個兒子名撒母耳。哈拿果真按照她的許願,把兒子獻給神,歸與耶和華。(撒上2:1-10) 她獻上的禱頌,有像詩篇的希伯來詩歌體。
先思想第一節:「哈拿禱告說:
這是平行詩的特色之一,就是每一句來加強下一句,達到禱頌的原因。「快樂」是由心發出,她的快樂,是因為神聽了她的禱告,賜給她一個兒子撒母耳,是她最大的願望,所以她說:「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」。
一般在勝利、喜悅或節慶時才吹角。「角」有時用來比喻後代 (代上25:5;詩132:17),也代表力量,因動物的角是保護和攻擊用的。因她得到兒子,所以她說:「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」,乎合了以上「角」的喻意解釋。她又說:「我的口向仇敵張開」,是她開口向仇敵誇勝。
盼望我們能像哈拿一樣,用「我們的心、我們的角、我們的口」,因神賜給我們的恩典而歡欣。
故事一則:一位國王微服出巡,只有兩名隨從,途經一鄉村小學,站窗觀課。老師正教:「世上的東西共分三大類,就是礦物、植物和動物。」國王從窗口看見這班天真無邪的小朋友,便步入課室並自我介紹,全體師生當然深感榮幸,肅然起敬。國王隨手拿了一把小刀,問同學:「這小刀屬那一類?是礦物類?植物類?還是動物類?」一位有膽量的男孩回答說:「礦物類。」國王讚賞他。國王進而摘取窗口的一片綠葉,問:「這是屬那一類?」這回大家一起齊聲回答:「植物類。」國王想找一條狗或一隻雞來發問,卻找不到。終於用指頭指著自己,問;「我是屬那一類?」鴉雀無聲,因大家不好意思說國王是動物類。靜了一會,一小女孩走到國王身邊,說:「國王阿!我相信你不是動物,你是屬天的。」
是,人類與動物真是有很大差別的!人是屬天的,是神按著祂的形象而造。人的身體有很多活動,這只是人的「外売」,人有屬靈的成份是動物所沒有的,這成份就是「靈」。人的靈是能與神交通、領會屬靈的事。主耶穌說:「叫人活著的乃是靈,肉體是無益的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,就是生命。」(約6:63)
萬物本源是在於神,大自然的一切,花草樹木、山川河流,都是無聲地彰顯神的榮耀。神所創造的東西,不但種類繁多,而且沒有兩件是完全一樣的。拿同一棵樹的兩片樹葉比較一下,都有不同的地方。人類的雙胞胎,不管他們的樣貌、聲調、外表怎樣一模一樣,細心研究他們的氣質與個性,一定可以找到廻異的地方。詩人大衛說:「耶和華我們的主啊,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!你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。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,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,便說:人算什麼,你竟顧念他?世人算什麼,你竟眷顧他?」(詩8:1, 3-4)
人類的被造,更是神偉大的傑作,人有不同的膚色、高矮肥瘦、外貌美醜、指紋無一相同,人還有個性和氣質的差別。雖然有人說,這是遺傳及與生俱來的,但人是會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氣質品格的。然而,人類唯一的共同點,就是,人是個「有靈的活人」,會去尋求神,與神溝通。那麼,我們要注意到靈、魂、體 (身心靈) 三方面的平均發展,就要拿出人生的教科書---聖經,領受聖道的能力,來塑造全人的生命,發揮創造者,神的形象的美德。
每一個人的個性和氣質廻然不同,有人生性樂觀、好動,也有人生性悲觀、多愁善感。心理學的研究和分析,樂觀和急性者多傾向比較容易有憤怒的情緒。而悲觀和遲緩者,則傾向有懼怕的情緒。基督教心理學家 Henry Bandt 曾強調:「一個憤怒的人也可以變成一個懼怕的人」,他視憤怒和懼怕如孿生兄弟。
誰未曾發過怒?誰未曾懼怕過?但這兩樣的情緒對人生有多大的影響?會造成多少的災害?聖經提醒我們:「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;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,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。一切苦毒、惱恨、忿怒、嚷鬧、毀謗,並一切的惡毒(或作:陰毒),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;並要以恩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,彼此饒恕,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。」(弗4:30-32)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,把人性中諸多弱點之表現,揭露無遺。這全是出自「怨與恨」,表現在憤怒之中,這一切都是叫聖靈擔憂的事。
這些弱點,基督徒是可以克服制止的,只要信徒加強屬靈的警覺性,被聖靈充滿,就可以結出喜樂、良善、溫柔、節制的果子來。不讓憤怒在我們生命中出現。
一個性格成長的人,要學習看透自己。 看透自己不是從自己的強處著手,乃是從弱點著手。聖經充滿了這種教訓。保羅說:「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。」「不要自以為聰明。」「不要志氣高大。」雅各說:「不要自欺。」我們軟弱犯罪,是我們的罪性去配合魔鬼的計劃而成,否則我們不會跌倒, 魔鬼也不會成功。
要清楚認識自己,必須以神的話語來借鏡。雅各說:「只是你們要行道,不要單單聽道,自己欺哄自己。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,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,看見,走後,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。」(雅1:22-24) 雅各跟住就指出真正的敬虔,是能勒住舌頭。
例如:人的脾氣不好,常發烈怒,一言不合就大發雷霆,只會把責任推在父母的遺傳,或怪責人常與自己作對,所以才有脾氣。又例如:人推卸責任,把錯處歸咎於他人身上。 亞當吃了禁果,把責任推給夏娃,夏娃把責任推給蛇,人從不謙卑認錯,諸多解釋。
讓我們能看透自己的弱點, 「閒談莫說人非,靜坐常思己過 。」 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的基督徒,在聖經亮光的光照下,就能把自己降服在主面前。
「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。我所許的願,我必償還。救恩出於耶和華。耶和華吩咐魚,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。」(約拿書2:9-10)
第9節有三個明顯的信息,是約拿的心志意願,也成為他在魚腹中禱文的結束。
信息一:用感謝的聲音獻祭給神。就是要凡事感恩,「我們應當靠著耶穌,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,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」(來13:15)。信徒不可忘記感恩和頌讚原來是祭、是果子。
信息二:許願必償還。神給我們的應許,都必成就,那麼,我們向神所許的願,豈能不還!反省一下,我們向神所立的志、所作的心願,償還了沒有。「你許願不還,不如不許」(傳5:5),免得欺騙神。大魚把約拿吐在旱地上,他就起來,往尼尼微城去,回應神第二次的呼召。
信息三:救恩出於耶和華。我們得救,是神尋找拯救我們這班失喪的人,因為救恩是神的設計、是神的計劃。「救恩出於耶和華」是感恩及還願的原因,盼望大家都能掌握這個重點信息。
「我心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,我就想念耶和華。我的禱告進入你的聖殿,達到你的面前。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,離棄憐愛他們的主。」(約拿書2:7-8)
如果人生走到低谷、或者走入死胡同裡,無路可走,山窮水盡的時候,很容易就想到如何得到解脫。消極的則萌死念,一死了之;積極一點的,就見一步行一步;更積極的,就憑信念和希望,從頭再來過。
約拿覺得自己的處境,是來到末路,他用「陰間的深處」「被投入深淵」「下到山根」「地的門將他永遠關住」,來形容自己去到人生的盡頭,因此使他身心「發昏」, 意志、精神、體力都已疲弱。
這個時候,他卻懂得從低谷向高處望。首先,當他向上望,就「想念耶和華」,他用「禱告進入神的聖殿」,因禱告必定「達到神的面前」。他在第8節用了反向的方式,示意出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,就是神是一位「憐愛」的主。約拿在魚腹中,與外面隔絕,但在他裡面卻與神親近。因此,無論你遇到任何困境,不要忘記,神是「憐愛」你的,你就會存盼望,等候神的恩典來到。
「諸水環繞我,幾乎淹沒我;深淵圍住我;海草纏繞我的頭。我下到山根,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。耶和華——我的神啊,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。」(約拿書2:5-6)
人常說,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好像人生是苦的、很無奈的,其實人一生愉快的事和開心的事也不少。為何我們常把苦的事、不愉快的事掛在心頭?所以不如意事便十常八九。當一個人遇上逆境,走到窮途末路,這時患難困苦其實是磨練人生的最好機會,但我們不想受這種方式的磨練。約拿用了六句說話來形容他的絕境:「諸水環繞我,幾乎淹沒我;深淵圍住我;海草纏繞我的頭。我下到山根,地的門將我永遠關住」。
這兩節的經文出現一個極端的對比,前者是絕望,後者卻是希望。所以他禱告說:「你卻將我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」,他不是求神將他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,請留意他是用「 祢卻 將我的性命」but you have taken up my life。他根本不知道神會叫大魚把他吐在旱地上,但我們可以肯定他在絕境中對神充滿信心。 盼望我們在任何困難的景況,專心信靠祂,因為「依靠耶和華的,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」(詩32:10)。
「你將我投下深淵,就是海的深處;大水環繞我,你的波浪洪濤都漫過我身。我說:『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,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。」(約拿書2:3-4)
約拿深知道他被大魚吞下,是神的計劃,且形容自己處於魚腹像「深淵」「海的深處」,猶如落在水深火熱當中。他形容「神的波浪洪濤,都漫過我身」(3節下),這是他在魚腹中實境,好像人生遇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一樣。但在禱文中,我們看不出約拿有絲毫的焦慮、掙扎,或消極待斃。
甚至他覺得自己是「從神眼前被驅逐」,但他是知道這處境的前因後果,是犯罪的代價。一個人不順服主所付出的代價,遠比順服主所付出的代價為高,所以他不敢申辯或埋怨,只是繼續禱告。但我們要認知,禱告並非改變神的計劃,乃是展開神的計劃。所以約拿充滿信心說:「我仍要仰望祢的聖殿」。今日在疫情中,我們只能在網上崇拜,大家都希望早日可以回到神的聖殿中,一同敬拜。願我們在疫境中,像約拿一樣禱告說:「我仍要仰望祢的聖殿」。
「約拿在魚腹中禱告耶和華他的神,說: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,你就應允我;從陰間的深處呼求,你就俯聽我的聲音。」(約拿書2:1-2)
神呼召約拿去尼尼微城,他卻坐船逃往他施,途中遇大海浪,被拋下大海,神安排一條大魚吞下,在魚腹三日三夜。聖經沒有記載他在魚腹裡等死,而是充滿信心交託的禱告。他承認自己正遭患難,在魚腹中猶如在陰間的深處,死亡的邊緣。但從約拿書第二章整篇禱文中,他沒有消極地坐以待斃,卻是積極的禱告交託。他「求告」「呼求」神,並深信神「就俯聽」「就應允」。
很多人遭遇不幸,稱為「意外」,但主賜給信徒的仍是「出人意外」的平安。約拿在第2節的禱文中,表現出他對神的信心,沒有問為什麼。我們需要運用神所賜的「內心的平安」,心外一切的風雨,就可以視若無睹了,因為有強大的信心,能叫撒旦閉口。正如閃電之後必有雷聲,信心之後必見神的作為。
「應當一無掛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。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。」(腓立比書4:6-7)
昨天是復活節,普世一同記念主的復活,在疫情中,緊記「我的救贖主活著」。「因祂活著,我能面對明天,因祂活著,不再懼怕」。
在這處境中我們要學習感恩,從視瀕看到一則:意大利一位93歲老人住院,病情好轉後,他被通知要付一天的呼吸機費用,老人哭了,醫生勸他不需為帳單而哭。老人說:「我不是因要付錢而哭,錢我付得起,我哭是因為我已經呼吸上帝的空氣93年了,卻從未付過一分錢。在醫院使用一天的呼吸機就要付5000元。你知道我欠上帝多少錢嗎?我以前從沒有感謝過祂」。老人這番說話使醫生都落淚了,
在這疫情中,我們的生活方式雖然略有改變,少了自由出入,大部份時間關在家裡。但我們仍可以購買到食物和日用品;仍然健康平安,可以網上崇拜;可以用不同媒體與親友及信徒保持溝通,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也多了。以上的例子,有想過要向上帝感恩嗎?除了為疫情祈禱外,不要忘記還有很多可以感恩的地方!
「要常常喜樂。不住的禱告。凡事謝恩,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」(帖前5:16-18)
主耶穌說過,我們在世上有「苦難」,這次新冠病毒的瘟疫,不單是苦難,而是全球性的「災難」,如何能在主裡面有「平安」呢?基督徒是要付出代價的,例如買食物,你必須付錢;一個雕刻品,要經過很多的刀痕啄磨,才能成為有價值的藝術品。基督徒要付代價,才能得到這屬靈的產業。尋求神話語上的教導和操練,才有屬靈的慧眼,用屬天的角度,來衡量不同的事物和價值。 從媒體得到的訊息,都是負面的,使人擔心、恐慌、有無奈的感覺。因疫情各人要留在家中,不習慣這種隔離的生活,已有些人出現情緒病。但我們要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今日的處境,「因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」(伯19:25)。使徒雅各的提醒:「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;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,就生忍耐」(雅各書1:2-3)。又如保羅在面對苦難時,他用積極的態度,把先前與他有益的,都「當作有損的」、「看作糞土」(腓3:7-8)。所以我們要從積極面,選擇「要喜樂」,緊記「喜樂的心就是良葯」(箴17:22)。最近,福音救援會派出醫護人員去到意大利,在穿上的防護服上,寫上經文,他們節錄的是詩篇23篇或91篇的經文,並為患者按手禱告!是何等積極的救援啊!
「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。」(雅3:7)
「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。……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,必在基督耶穌裡,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」(腓4:4,7)
「因此,你們是大有喜樂,但如今,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。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,就比那被火試驗,仍然能壞的金子,更顯寶貴,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,得著稱讚、榮耀、尊貴。」(彼前1:6-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