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簡介 |


我卻不以性命為念、也不看為寶貴、只要行完我的路程、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、證明神恩惠的福音。 — 使徒行傳 20:24

十二小時的基本課程,可以濃縮為八小時、或四小時,甚至兩小時的專題。 (按各教會的需要而定。)

開班的方式:

1. 貴城市的教牧同工會/聯會主辦
2. 或貴教會主辦

聖經專題


1. 研讀《出埃及記》的策略

課程簡介:

1. 本課程不是《出埃及記》的註釋,而是研讀《出埃及記》解釋策略的指南。因為文本的含意與作者意圖傳遞的信息是一致的,這一點關係重大,是不可忽略的。

聖經不是一部容易理解的書,但基本信息是清楚的,在許多細節上,卻是很具爭議。我們嘗試重新發現作者傳達的信息,進入下面的討論:辨認《出埃及記》的文學性質;探索它的歷史背景;思考其神學教義,最後從今天的處境,思想我們能從《出埃及記》學到什麼?

課程大綱:

引言:與出埃及記糾纏在一起的問題
一. 把出埃及記當作文學作品的研讀策略
       1. 出埃及記的文學特色:體裁、提綱、風格。
       2. 出埃及記的敘述結構:神的在場、立約、奴役。
二. 把出埃及記當作歷史著作的研讀策略
       1. 出埃及事件的證據。
       2. 紅海是否真的分開?
三. 把出埃及記當作神的事跡的研讀策略
       1. 神從奴役下解放亞伯拉罕的子孫(1-18章)
       2. 神給以色列人律法(19-24章)
       3. 神指示以色列人建造會幕(25-40章)
四. 從今日的處境的學習策略
       1. 基督徒如何體驗出埃及
       2. 律法在基督徒生活中的意義

2. 節期祭禮的現代意義

課程簡介:

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節日和宗教,來表達他們的文化和民族情懷。而舊約的節期祭禮好像是希伯來民族所特有的,卻是記載在基督教的「聖經」裡。所以逐一認識,透視每個節期祭禮,在新約的闡釋,並對現代信徒的屬靈意義和提醒,重尋其時代信息,這就是本科要探討的目的。

課程大綱:

內容分兩部份:
(一) 節期:安息日、安息年、禧年、逾越節、無酵節、初熟節、七七節、收割節、五旬節、吹角節、住棚節。
(二) 祭禮:燔祭、贖罪祭、贖愆祭、素祭、平安祭。

3. 約伯記的智慧對話

課程簡介:

約伯記是五卷詩歌書、又稱為智慧文學的其中一卷。約伯是一位完全正直、敬畏神、遠遠惡事的義人,為何會有極痛苦的經歷?本課程先探討苦難來臨之前,在天上有神和撒旦兩組對話,是否構成苦難的原因。約伯三友到訪,與約伯對話中所呈現的宗教天性,和最後第四位朋友的說話,建構出約伯記寫作目的,就是藉此彰顯神的智慧,因為神是一切智慧的源頭。從天上的對話,到地上人的對話,看出人性的自然流露,和神對一位心靈孤寂者,如何開出一條出路。指出義人為何受苦,及在苦難中持守應有的信念,使今日信徒曉得如何從苦難中得到智慧的能力。

課程大綱:

1. 天上的一幕及地上的一幕
2. 天上又一幕及地上又一幕
3. 約伯的告白
4. 約伯與三友的第一回辨論
5. 約伯與三友的第二回辨論
6. 約伯與二友的第三回辨論
7. 以利戶的言詞
8. 耶和華在旋風中的話
9. 約伯的自責和福氣
10. 約伯與耶穌的對話

4. 兩約之間宗教文化與歷史

課程簡介:

以舊約歷史為支柱,綜覽兩約之間的400年,鳥瞰猶太人當時的政治形勢、宗教生活、文化轉變。在巴比倫、波斯、希臘、馬加比及羅馬五個王朝的歷史,及所呈現之國際因素。最重要的,是尋獲兩約之間的宗教貢獻,及對新約的影響,再環看兩約之間猶太教的神學思想。

課程大綱:

1. 兩約之間是兩約的歷史橋樑
2. 兩約之間的宗教貢獻
3. 兩約之間的文化與宗教貢獻對新約的影響
4. 兩約之間五個王朝歷史
5. 兩約之間的猶太教神學思想
6. 兩約之間的宗教生活探討

5.十步登山 ─ 如何用十步釋經法查考「登山寶訓」

課程簡介:

使用「十步釋經法」作工具,此法乃根據歸納式查經架構的觀察、解釋、應用,發展列成十個步驟:「觀察」部分有三步:細察經文的事實、關係和結構;「解釋」部分有四步:勤發問題、逐題解答、歸納總意和找出主題;最後從歷史的信息連接到現今的「應用」部分,有三步:寫下原則、列出細節、身體力行。教授內容以登山寶訓來舉例及示範,對教導主日學、小組查經、個人研經,甚至個人靈修,十分實用及有效。

課程大綱:

1. 解釋及如何運用「十步釋經法」。
2. 以登山寶訓舉例,示範及現場實習。
3. 如何使用不同聖經譯本的重要。
4. 運用實義的解釋和參照註釋。
5. 進入實踐經文的應用原則。
6. 達到最後目標:使讀經、研經、查經、解經帶來無窮的樂趣。

6. 耶穌受難週的研究

課程簡介:

以釋經學作工具,從四本福音書的合參,探討耶穌在受難一週的事件簿 (共有84項事件)。分析這一週耶穌穿梭在伯大尼、耶路撒冷、橄欖山、客西馬尼園及各各他山每一個事件。詳細分析受難週每一日耶穌所做的事、所說的話,特別從最後晚餐至受死後埋葬,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,每一個情節的分析。探討如何溶入現代教會意義及救恩的價值。

課程大綱:

按受難一週,逐日看耶穌,從客西馬尼園起,再仔細每個小時來看耶穌。
1. 引言:耶穌的隊伍,耶穌騎驢從東門進入耶路撒冷,而彼拉多的隊伍,騎馬從西門入耶路撒冷,開始了受難一週的序幕。
2. 耶穌受難週的事件簿
3. 耶穌在伯大尼
4. 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
5. 在耶路撒冷 (禮拜一、二)
6. 禮拜二在橄欖山論將來的事
7. 從耶路撒冷到各各他
8. 各各他六大神蹟
9. 十字架下的群眾組合

7. 路加書信的研讀

課程簡介:

本課程以路加醫生的著作為焦點,作者觀察入微,使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兩書,對耶穌生平的記錄和使徒生平的記錄,刻劃出不同角度的特色,而路加意圖傳遞其中的教訓。我們更加可把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當作一卷書來研讀,兩書有共同的話題、故事、事蹟、人物等的記錄,但內容及屬靈的涵意卻有差別,這也是本課程研讀的目的。路加福音可稱為「聖子行傳」,使徒行傳可稱為「聖靈行傳」。兩書約佔了新約三分之一的篇幅,有重要的歷史資料,也可以從書中的文學價值來解讀。本課程以主題式來分析,加上釋經學的原理,解讀以下的主題。

課程大綱:

1. 兩書中的寫信人和收信人
2. 兩書中的耶穌
3. 兩書中的聖靈
4. 門徒在兩書中的差異
5. 書中的病人
6. 書中的罪人
7. 書中的死人
8. 兩書中的神蹟
9. 兩書中的異象
10. 使命的頒佈與實踐
11. 宣教的實踐
12. 教會的建立要素

8. 充滿情與義的腓利門書

課程簡介:

腓利門的奴隸阿尼西母因犯錯逃離,保羅在獄中帶領阿尼西母信主。年紀老邁在獄中的保羅寫信為阿尼西母向腓利門求情,顯出這位老牧者愛神愛人的決心,信中充滿「情」與「義」。本課程用釋經學的方法,對焦情與義,來闡釋只有一章的腓利門書。看神在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環境中,如何把事情變為「有益」。又從信中看兩個屬靈團隊,如何與不同恩賜、經歷和背景的人可以相處同工,建立一個立體靈宮。

課程大綱:

1. 開頭的話與祝禱 (1-3)
2. 保羅為腓利門禱告 (4-7)
3. 本可吩咐他卻懇求 (8-9)
4. 闡明寫此信的目的 (10-19)
5. 保羅因愛心要求和信任 (20-21)
6. 保羅盼望自由及得到供應 (22)
7. 來自一同坐監及同工的問候 (23-24)
8. 祝福與蒙祝福的人 (25)
9. 這封信七方面的價值

9. 猶大書精研

課程簡介:

作者是耶穌的兄弟猶大,書中指出教會假師父的滲入,把錯謬的信仰與壞行為之間的關係,對信徒的信心與行為有深遠且負面的影響。猶大用了六個負面的史實,嚴詞指責,和四個貼切的比喻來形容假師父假信徒的特色,給信徒有明顯的警惕。作者認為僅止於防備是不夠的,必須為真道竭力爭辯,並要以至聖的真道來建立自己。猶大書對今日信徒像是一封靈命的檢討書,本課程引導學員作出反省,刻骨銘心,對信仰更認真。

課程大綱:

1. 猶大書背景分析
2. 本書提到異端的特徵
3. 基督徒的身分與福氣
4. 勸信徒務要信道與辯道
5. 以歷史例證及比喻作警戒
6. 真假信徒明顯的分別
7. 書中的時代信息
8. 書中的末世信息